白內障治療仍然有很多迷思,尤其對於什麼時候該手術更是眾說紛紜,加上有些民眾對於眼睛手術的恐懼,往往造成一拖再拖,拖到不能再拖了才要手術,進而導致併發其他眼睛疾病,如青光眼等,彰化基督教醫院吳建昇醫師說明,白內障若不慎併發青光眼,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傷害,非常危險。 當白內障出現時,應該先至醫院請醫師檢查,確認白內障目前的進程,並定期檢查,而非一出現就立即手術治療。至於手術的時間是否有相關的準則,吳建昇醫師表示,一般若無近視者,視力小於0.5時,大多會需要手術治療,若本身有近視或有其他症狀,則需要再進一步的評估。但無論如何,最好都先給醫師檢查,以避免白內障過熟而引起併發症。 某些族群如老人家,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用眼、搬重物者,往往比較不願意接受治療,吳建昇醫師提及過往經驗,曾遇過不少老人家因為對於眼睛動手術過於恐懼,而不肯接受治療,甚至也遇過從事看護工作的病人因為工作需要常常幫忙移動病患、搬動物品,擔心手術後對於工作有影響,而不願意接受治療,最後拖到出現併發症才進行手術治療,反而增加了治療難度與風險。 白內障過熟、拖延不治療,可能會併發青光眼、過敏性葡萄膜炎等併發症,吳建昇醫師解釋,併發青光眼是因為當白內障過熟時,水晶體會變大向前壓迫,導致眼內房水流動的通道被阻塞,使房水無法正常排出眼外,造成眼壓升高,最後變成青光眼。若併發青光眼沒有治療,長期青光眼會造成視神經的萎縮或凹陷,而後會使視野缺損,對眼睛造成牙齒矯正永久性的視力傷害,甚至導致失明,若能及時治療,經過適當的處理後,大多會恢復良好。 最後,吳建昇醫師提醒白內障患者,除了定期追蹤白內障的狀況外,若罹患白內障的眼睛開始出現疼痛的狀況時,就應該注意是否過熟,或是出現併發症。此時應立即就醫,切莫拖延,以免病情更複雜。
活動假牙患者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回診一次,每五年要更換或修改一次假牙,像老年人就要記得,假牙不是很堅硬的東西,當然也會有摔破的時候,所以拿的時候一定要拿穩,要注意防止摔壞假牙。患者到牙科裝假牙時,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,那就是要假牙舒適,好用,美觀,結實。就拿舒適,結實來說,當然是假牙體積越小,越輕便就越舒服,但目前製作假牙的塑膠如將其做得過小,過薄其強度也就隨之下降,此外由於塑膠的導熱性差,因而進食時對食物的溫度感覺就差,從而喪失吃“火鍋”時那種“膾炙人口”的美好感覺。金屬支架假牙則可避免這些缺點,就比較能滿足患者的要求。但是金屬支架假牙也有些缺點與限制,例如對患者的口腔條件有一定要求,而不是任何情況都可製作這種假牙。此外由於它的製作工藝設備複雜,目前國內外很多醫院還不能開展此類服務。所以它的費用也會比普通塑膠假牙高出2-3倍。
牙齒排列不整齊,咬合不正,會引發蛀牙、牙周病( 牙結石、牙齦炎 ) 齒槽骨萎縮、咀嚼功能異常、牙齒容易磨損、發音不標準等問題 ,甚至造成暴牙、下巴突出、顎骨發育異常。矯正通常沒有年齡限制 ,但選擇適當時機矯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,一般來說小朋友在七到十二歲間是乳齒與恆齒交替的階段,正是矯正關鍵期,可在咬合不正常前先行調整。兒童在三歲時乳牙會長出來,六歲再長第一顆大臼齒,九歲是乳牙與永久牙交叉期,十二歲長出第二大臼齒,十三、十四歲時,永久牙會完全長出來;很多家長認為,等永久牙完全長出來之後,再做矯正。這是不正確的觀念,矯正牙齒黃金期是在九到十二歲間,錯過就得費更多財力和時間。 兒童上顎骨在九到十二歲之間定型,若能配合成長階段進行矯正,可能不用拔牙,就能打造出整齊牙齒和漂亮臉蛋,利用口腔擴張器,使用快速矯正器配合記憶彈線,可發揮大功效,達到矯正目的,同時縮短配戴矯正器的時間。若錯過矯正黃金期,往往就需拔牙,才能達到矯正效果,一旦要拔牙,對原本有下顎後縮的患者,可能會提高睡眠呼吸症候群的罹患機率。 牙齒排列不整齊,在九到十二歲,平均每三個月到半年要找牙醫檢查,不要錯過牙齒矯正黃金期。